当前位置: 国际游戏报 > 国内 > 正文

成都郫都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走在前列、起好示范”

时间:2022-05-21

四川成都市郫都区围绕推动农村景区化、农业现代化等创新探索,以片区为单元,规划建设以科创点亮乡村、产业点亮乡村、红色引领乡村等八大主题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片,着力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土地规模经营、产业高质带动,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郫都力量

郫都城乡融合美景

王进 何子蕊

春日的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东林艺术村,格外清爽宜人。一条宽阔而明亮的公路从田间穿行而过,“种子的荣耀”“塔一样的风景”等10多个巨型农耕艺术装置矗立在观景栈道上,四处沟渠纵横、鸟叫蝉鸣。村民们三五成群、10多个人一排,在亩均收入可达两万余元的稻蒜轮作大田间打蒜苔,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

在“袁隆平种业硅谷”,一个能容纳1500余人的村民集中居住点规划设计图新鲜出炉:“东林舞台”“智慧驿站”“社区食堂”“全龄乐园”……以“人本化、生态化、科技化、融合化”为逻辑的“东林·未来公园社区,生动诠释出郫都未来农村景区化的壮美图景。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筑牢三农“压舱石”、将“饭碗”牢牢端在老百姓自己手上?作为农业农村改革先行者的成都市郫都区,如何践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2021年12月,郫都区聚焦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乡村表达”,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八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片区”建设,举全区之力重塑乡村经济地理、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该区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科创高地、锦绣郫都”未来五年总体目标为统揽,拟用3年时间,集成推进全区村庄社区化、农业现代化、土地股份化、服务均等化、集体经济实体化,推动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土地规模经营、产业高质带动。

建强“火车头”

强化组织领导走在前列

唐昌镇锦宁村新型社区

一人一个碗、一桌几个盘,有人记笔记、有人在发言,大家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讨论着片区工作近况,主持人、街道办主任景硕不时“穿针引线”,提问、作答,气氛热烈……这是记者日前在郫都区安德街道亲历的一场“早餐会”。今年以来,这种由该区主要领导倡导推动的“早餐会”已举办上百场。

“过去好多想干的事都干不成、干不好,专班成立后,相当于整个组织架构都提升了一个层级,效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了。”在文创活力示范片暨青杠树-春天花乐园-影视城片区(简称“文创活力片区”),一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的情景剧正在上演,5.8万平方米的“春肆”项目,正努力打造成为农商文旅体相融合的生活美学新场景。

“各大片区之所以呈现出如此欣欣向荣之局面,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对于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郫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八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片区建设,首当其冲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充分发挥“火车头”引领作用,创新体系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筑牢坚强有力战斗“堡垒”、锻造担当作为“铁军”队伍,推动郫都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据介绍,为凝聚强大合力,郫都区于2021年12月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郫都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片建设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并分设八个工作“专班”。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郫都区农业农村局,先后推动建立起“1个区领导+1个专班”工作推进机制和“1个片区+1个专业机构”的工作联结机制,形成“每日一调度,三日一督导,七日一汇总”工作闭环。

与此同时,从区级各部门及镇(街道)骨干中抽调组成近200人强有力“专班”队伍,在区领导小组这个强大“火车头”引领下,以“全脱产”模式,像“钉钉子”一样扎根基层“一线”,与当地所涉村(社区)两委一道,既各司其职又密切配合。村(社区)两委充分发挥基层主体作用,全面强化基层骨干队伍建设,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让过去容易出现的“卡”点问题迎刃而解。

据悉,2021年12月,郫都区八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工作专班5天之内全部挂牌成立并集中 办公。该区党委“火车头”领导下的全面统筹体制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新形势下乡村全面振兴“怎么干”和基层“干不了”或“干不成”的问题,而“工作推进机制”和“工作闭环”,则有效破解了“谁来干”“怎样才能干得好”的问题。

目前,郫都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实施“强种业、增粮油、优蔬菜”战略,将新建5000亩高标准农田,打造3万亩稻菜轮作产业园,力争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蔬菜种植面积每年增长5以上,呈现“十里稻香、多彩田园”锦绣风光。

创新顶层设计

城乡融合示范走在前列

走进位于成都影视城的文创活力片区专班办公大厅,瞬间映入眼帘的是“片区工作专班组织架构图”“片区规划范围图”“片区功能定位图”“绿道水源分布图”“可利用资源梳理情况图”“重点项目区位示意图”等各种图纸色彩斑斓,一目了然。

该片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文创活力示范片是全区八大片区中面积最大的区域、面积约34.84平方公里。片区正与聘请的国内知名规划设计团队一道,加快绘制“一张蓝图”,创建“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将实施首开区“一轴一廊、一心三点”引爆开局、核心区“两轴一环、一园四瓣”聚力成势、拓展区“一核三区、多点多极”连片发展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打造郫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

202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试验区要聚焦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科技成果入乡转化等十一个方面深入探索、先行先试,郫都区被列为此次改革的成都西部片区之一。其中,缩小城乡差别,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是其核心要义。郫都区创新顶层规划设计,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示范走在前列,书写“高质量、现代化、共富裕”锦绣篇章。

记者了解到,郫都区始终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理念,秉持“全域规划、一体发展”思路,创优顶层设计,科学布局八大片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按实际分片区、按片区编规划、按规划优布局。采取政府主导、专家指导、企业参与、公众献言等方式,聘请中国农科院都市规划所、省社科院等专家学者和专业设计公司,推动组建“1个片区+1个专业机构”的专项编制团队,确保规划方案“上接天线、下接地气”。

郫都区坚持全域景区理念,以科创点亮乡村、产业点亮乡村、红色引领乡村等八大主题集成片区为牵引,以田园林盘为基底、绿道水系为脉络,聚焦“一心两廊三片”总体布局和“1个主城区+2个中心镇+25个中心村+100个聚居点”空间体系布局,重塑城乡大美空间,画好“一张蓝图”。围绕优化和构建“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镇村空间布局、“错落有致、产田相融、生态宜居”的新型城乡形态等,列出“时间表”、标定“任务书”。

记者注意到,郫都区如此擘画“一张蓝图”并不简单。不仅凝聚着该区党委政府、专业机构和群众的集体智慧,着力从根本上解决“要干什么”“该怎么干”的问题,并且将一以贯之,以片促面、全面振兴,着力绘就“美田弥望、诗意栖居”的乡村之美、“全龄友好、幸福安逸”的生活之美,推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农业提质扩面、乡村风貌宜人、公共服务健全的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建设美丽乡村

村民集中居住走在前列

中国农家乐第一家

位于德源街道的“润鑫苑”村民集中居住点内,早已繁花似锦,各种生态消费场景融为一体,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环境这么美、条件这么好、收入又不愁、住的是小洋楼,是高兴哦。”2021年底搬进这里的村民肖永成面对记者采访时笑得合不拢嘴。

记者注意到,由于村民居住分散等带来的资源利用率低、农村投入不足、基础实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与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因此,有效化解这些矛盾至关重要。“润鑫苑”的例子,就是郫都区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建设美丽乡村、推动村民集中居住走在前列的生动注脚。

“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必须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郫都区委相关负责人说,郫都区以此为遵循,以人为本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打好乡村建设“主动仗”,充分释放生态多元价值,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绿色福利”。按照“一个集中居住点就是一个未来社区”模式,宅基地和林盘等资源集中利用,交通、通讯、社会服务、智慧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集中配套建设,推动片区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建设现代宜居宜业新农村、共建共享幸福生活新家园。

郫都区农业农村局主动创新作为,统筹协调各方,聚焦“三大集成”,全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整合区级各部门拟建、续建项目等,向重点区域、重点方向集中投入,推动项目集成;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搭建银企对接通道,包装片区专项债等,推进资金集成;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宅基地、社区治理标准化、农村金融等改革试点契机,推进改革集成。

“城市让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据介绍,郫都八大片区规划区域涉及27个村(社区)、总面积达19.4782万亩、常住人口超过15万人。已启动6个中心村建设,重点对基础设施及综合配套全面提档升级;已启动1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项目,重点打造2个“特色镇+林盘+产业园”高品质生活场景。力争创建2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5个市级示范村,建成5个水美乡村,创建三道堰、唐昌、友爱等多个“全省百强中心镇”。目前,各大片区以未来公园城市社区为愿景的美丽乡村建设正紧锣密鼓进行中。

集中规模经营

“土地股份化”走在前列

  战旗村

近年来,郫都区农业农村改革创新成效突出,先后共获得15项国家和省级荣誉。在郫都区土生土长几十年的友爱镇农科村党委书记张磊看来,虽然在农业农村改革上郫都区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全区的碎片化资源还没有真正规模化利用起来,无形中在一些地方形成了单打独斗的局面。

张磊说,以有着“中国农家乐发源地”之称的农科村为例,过去粗犷式的发展给今天带来了很多问题,主要是老百姓没有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受益。而现在区里推动的八大集成示范片区建设,对于农科村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变化。最为重大的机遇,来自于对整个片区资源的整合,把大量沉淀和叠加的资源专业化、规模化、股份化集中利用,这将有效构建起一个村民和集体以及其他社会资本之间的高效利益联结机制。

战旗村党委副书记李光菊对此也深有同感。她说,战旗片区的目标定位是打造“红色研习地、振兴先行区”,目前已梳理出5000多亩农用地,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从最前端的种业育苗、到生态种植过程、有机肥料的研发、再到粗加工、以及运输流通环节等的现代农产品产业链”。

李光菊告诉记者,老百姓都知道增产并不代表着增收,抗市场风险能力很小。为保证村民持续增收和农产品生产安全,片区将采取村集体统筹下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为此已制定了《土地统一经营管理办法》等,目的是通过“三权”分置将经营权流转,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流转面积为每宗30亩~50亩,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就业务工等广泛参与其中,这样能更好把控农产品的生产风险。

“土地规模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要让村民有活干、有钱挣”。据了解,今年以来,郫都区树立“经营乡村”理念,正全力做好四川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土地股份化、规模化经营走在前列,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下一步,该区将创新科研下乡、技术下乡、创意下乡新机制,集聚资源和市场主体,推动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新型集体化规模经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拓展“粮油+”“花卉+”“林业+”“蔬菜+”发展模式,加快农业农村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推动农用地适度规模经营率保持在77.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5以上。

将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模式,深入开展承包地“三权分置”,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范化收储机制,推行“集体经济组织+多元市场主体”联合开发模式,推进村级资源集体统筹、有序开发,形成集体、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共同体。力争新培育示范合作社3家、示范家庭农场20个以上。

产业建圈强链

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列

在汉姜片区,以“世园会郫都分会场”区域1200亩为“首开区”,已建成450亩大田景观;正洽谈一个占地2000亩投资40亿的设施农业项目。

在棋田片区,安德街道正规划建设4.84平方公里川菜特色小镇、打造4A旅游景区和文旅新地标,依托“豆瓣”打造超级“IP”,树立“川菜新标杆”。

在豆瓣庄园片区,3000亩核心区将打造成科创总部和项目展示中心,推动形成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闭环,首批拟建项目投资约4亿元……

记者日前在郫都八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片区采访时的这一幕幕见闻,令人振奋。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2021年10月,郫都区以建设“科创高地、锦绣郫都”为目标,拟定“工业扛大旗”“项目论英雄”等新举措以来,八大片区正按照“一个片区就是一个农业产业园区”的工作思路、实施“一培、两升、两创、三规”策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吹响产业高质带动“冲锋号”,推动农业由“平面扩展”向“立体发展”转变、由“低效粗放”向“高效精致”升级。

将重点实施科创点亮乡村,创新科技成果价值转化,创建生态价值与科技魅力相融共生的“科技绿心”“科创绿廊”,建成一批林盘科创空间,引入一批龙头项目,培育壮大田园总部、研发设计等产业,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形成“总部”“科创”进乡村、生产制造在园区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

将实施产业点亮乡村,推进农业“建圈强链”,开展“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强基行动和“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打响“天府水源地”农产品公用品牌,重点育强高端种业、优质粮油等特色农业,建强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区,推广“稻蒜”“稻渔”等高效粮经复合模式,重塑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产村融合新样板。

将实施人才点亮乡村,以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等为载体,创新“校企地”合作新模式,深化“大师驻村”“高校+支部+农户”对接机制,实施新村民招募行动。靶向精准引才、引导各类人才下乡兴村,育强人才队伍、推动创业创新,培育未来展新优势。

力争三年内建成万亩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9个、工厂化农业基地10个;打造300个乡村旅游、康养高品质消费场景;郫县豆瓣、蜀绣、农家乐、川派盆景“四朵金花”产值突破300亿元。争创国家乡村振兴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示范区,建成全域旅游目的地。

如今,郫都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农科村片区策划出现代农业产业项目达36个,已经启动建设重点项目10余个;汉姜片区“红光共富研究中心”已吸引100余名科技型产业人才下乡进村。

推动有温度、有质感、有内涵的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图强、绿色崛起、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郫都区八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片区已形成百花争艳、奋勇争先之势。(本文配图由郫都区农业农村局提供)

精彩推荐

最新新闻